自从我们三易生活创办以来,除了手机、PC等产品之外,智能设备同样也是进行相关分析和评测的重点产品之一。在所有的智能设备当中,要说2024年我们测得最多,同时相关产品技术、设计上变化也最大的品类,就非一众智能清洁电器莫属了。
毕竟纵观过去一年里其他的智能设备领域就不难发现,其中的智能手表和手环过去一年里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硬件进步,智能眼镜与其他xR设备依旧处在“技术爆发”前的黎明期,至于其他一些所谓的“AI可穿戴设备”,目前更是说得比做得好听,大多数项目最终都不了了之。
正因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智能清洁电器在过去这一年里的种种变化,并结合我们的多个评测项目以及与相关企业的沟通情况,对目前智能清洁电器行业的一些产品思路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来进行探讨。
数膨胀or技术创新?其实各有各的意义
回顾过去一年里推出的智能清洁电器新品不难发现,不同类型的产品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比如对于原理相对简单,而且迄今为止技术已经极度成熟的吸尘器类产品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就几乎没有看到它们有什么机械结构方面的重大创新。取而代之的是新品往往只是简单地提升电机功率,或是在配套的集尘基站上进行容量增大、增设消毒功能等“锦上添花”式的改进。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机械结构更复杂、工作机制上还有大量优化空间的扫拖机器人、洗地机而言,它们在2024年的表现无疑就要更“精彩”一些。比如在过去的这一年里,以石头、科沃斯、追觅为代表的多个品牌,都在扫拖机器人的“超薄化”、“高门槛越障”等新的设计课题上取得了突破。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些新的设计变更点也确实命中了部分用户对于过往产品体验的不满,较好地促进了新品的销售情况。那么是否可以说结构层面的创新,就一定比参数提升式的进步更好呢?其实也不一定,因为产品好不好用最终还是要在实际的使用场景里才能体现。就拿前面提到的扫拖机器人超薄化来说,在2024年的前半年,行业中实现“超薄扫拖机器人”的方法多半都是直接取消顶部的旋转激光雷达,通过在机身前后(或前面和侧面)布置多个固定雷达的方式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但从结果来说,设置多个固定雷达的方案已经被证明在覆盖范围上依然有较大短板,于是到了2024年年中,“旋转式激光雷达”重新归来,但加上了升降结构或者干脆埋设在机身内部来实现“减薄”,虽然这个“创新”其实没那么创新,但用户体验确实也得到了改善。况且虽然有些厂商在宣传时会说,单纯地“增大功率”、“加大吸力”、“提高水温”,不如结构性的改变来得“有诚意”。但真正从底层技术来说,更高的电机功率、更大的吸力数据,甚至更高的清洁和自清洁水温背后,其实也都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底层材料、原理、结构创新。所以并不能说单纯的“参数膨胀”就一定不好,关键还是得看最后的清洁效果和使用体验。